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第九届青岛水彩画很出彩 五年价格涨了10倍

第九届青岛水彩画很出彩 五年价格涨了10倍

出自:半岛网-半岛都市报    发表时间:2010/9/8 17:10:55    点击率:929

  近日,青岛水彩画界喜事不断,第九届全国水彩·粉画展上青岛有12名画家入选或获奖,9月2日,山东女画家水彩展又在青岛市美术馆开幕。山东向来是中国水彩画的重镇之一,而山东水彩主要看青岛。记者采访获悉,一直被称为“小画种”的水彩画不但在画幅上越来越大,表现形式和内容愈来愈丰富,在市场上也逐渐摆脱被强势的国画和油画笼罩的“阴影”,成为一只极具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的潜力股。
   
  ■现状青岛水彩画一直很出彩

   水彩画作为舶来品,在中国发展已历经百年,而青岛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就是中国水彩画的百年缩影。山东水彩画学会秘书长、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高东方告诉记者,山东向来是中国的水彩画大省,而山东的水彩画创作力量主要集中在青岛。前有徐咏青将水彩画传入岛城,后有吕品、晏文正和宋守宏等继往开来。近年来,青岛水彩画界又涌现出一批中青年实力派画家 ,他们成为了青岛乃至中国水彩画的中坚力量。

  据介绍,目前在青岛,加入中国美协的水彩画家就有20多人,他们频频在全国级美术大展中斩获大奖。在2006年举办的“中国百年水彩画展”中,青岛有晏文正、宋守宏、陶世虎、王绍波、高东方和陈锡岩等11位画家入选,当年引起了国内艺术界的震动,这充分证明青岛水彩画创作在全国水彩画坛的领先地位。高东方说青岛水彩画有着非常好的基础和传统,酣畅淋漓的水、轻快的笔调、缤纷的色彩,水彩画一直以明快、流畅的风格著称,与青岛温润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,所以在青岛有很多水彩画爱好者,在中学、大学里也都有一批有着很好的水彩绘画基础的美术教师,他们对水彩画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。

     ■市场五年价格涨了近10倍

   多年以来,水彩画一直被称为“轻骑兵”、“小画种”,一些人认为水彩画难以承担重大题材,又缺少民族传统的积淀,同时水彩画在尺寸上一般比较小。在收藏市场上,长期以来,也是国画、油画大热,而水彩画与之相比颇受冷落。

  随着近年来国画、油画价格的迅猛飙升,上涨空间不断受到压缩,一些投资家转而将目光投向水彩画,并创造了一些天价拍品。如2006年 6月佳士得拍卖的英国画家透纳的水彩画《卢赛恩湖·日出》就以超200万英镑的价格拍出。2005年,林风眠的《鸡冠花与梨》在上海国拍以176万元成交。到了2009年 11月,林风眠的水彩画《京剧人物》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213.202万元的高价。青岛科技大学教师苏海青表示,水彩画已经成为极具有市场潜力和收藏前景的画种,近年来水彩画的价格稳步走高。据高东方介绍,5年前只要花三五千元就能买到一幅不错的水彩画作品,而现在可能要花五六万元,价格上涨了10倍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一些著名水彩画家的精品通常要二三十万元一幅,在拍卖会上还有一些作品能拍到上百万元,但与油画相比,显然只能算是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,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。
  
  在以往,还有一些人认为与油画相比,水彩画的保存期限较短,苏海青则表示这完全是误解,“水彩画纸厚,吸附性很强,颜色能够渗入画纸很深的部位。只要使用正规的颜料和画纸,并且保存方法得当,不在太阳下暴晒,一幅水彩画作品保存二百年也不会变色。”而且,由于水的流动性水彩画是很难临摹的,尤其是用湿画法瞬间即兴而成的作品,画家自己都无法复制,这更增加了水彩画的独特性和唯一性。

     ■缺憾求变和推新人慢了点

  虽然青岛的水彩画一直势头良好,但业内人士也感到了些许危机,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绍波告诉记者,一直以来广州、上海的水彩画发展得一直很好,近年来湖北、河南乃至东北的水彩画力量也在迅速增长,全国水彩画的格局在发生变化,而且不断求变求新,尤其是广东 ,在水彩画的创作形式和理念上都是非常先进的。与之相比,青岛的水彩画创作多是在固守老的传统,创新意识不足。而在对新人的培养方面,青岛目前只有青岛大学有水彩专业,每年招收15个本科生和三四个研究生,这其中还包括从外地招收的学生,王绍波认为要培养青岛水彩画的后续力量,仅靠这一支队伍显然是不够的。苏海青则呼吁相关部门能给予水彩画更多的支持和关注,由于青岛市级美术馆的收藏经费紧张,青岛水彩画家的获奖作品多是被外地的美术馆收藏,苏海青认为这是一个遗憾。
 
 
 
 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